Search

不知道多少女孩家,都有一架被送走的鋼琴。
 
學琴的記憶,都跟音樂沒關。從媽媽陪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不知道多少女孩家,都有一架被送走的鋼琴。
 
學琴的記憶,都跟音樂沒關。從媽媽陪著上團體班,過了三十年後的現在才想通那對她是多大的折騰。後來轉到一對一的個人班,小小琴室的壓迫,總逼著我想站起來望那小小窗戶,確定外面有人在等我。老師為了示範,叫我往旁邊移,她會拿起一本琴譜墊在被我坐熱的位置上。有一次她還沒來得及移開,我就坐上那本被她坐熱的琴譜。她推推我說,這是大人坐的啦,妳不用。我到現在還是想不通究竟為什麼。
 
從來都沒有那份細胞,為什麼還是學到高中?每次都在上課前隨便摸幾下,老師也知道我沒興趣,一遍上課一邊陪練。那是一個希望女孩子都要至少會一種樂器的年代。那十幾年學費算下來,或許都可以再念一個碩士了。
 
鋼琴被送走的時候,我開心著房間變大了。住校時,學生可以申請晚自習三十分鐘的練琴室,穿過黑黑的小道,琴房總濕濕冷冷的。偶爾經過,會有人彈得很好。但那從來都不是我的共鳴。
 
郭強生老師的《尋琴者》一晚就可以看三分之二,躺在床上覺得有些情緒被撥擾了,讀到「每個人都有一個與生俱來的共鳴程式,有人在樂器中尋找,有人在歌聲中尋找,也有人更幸運地,能夠在茫茫塵世間,找到那個能夠喚醒與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產生共鳴的一種振動。」那“幸運地”三個字,隱隱刺了我一下。
 
「夢想不是要去追逐的,也不是要你去擁有或征服。它像是你的良心,你心裡最真的旋律,而非身外之物。」

或許擁有夢想,不過就是為了能接住自己。我們可以不用仰賴任何人,包含愛情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演出工作、邀稿與講座活動 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